近期,互联网金融行业讨论最多的就是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发表的讲话: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总体上保持开放包容、审慎观察以及适度监管的政策导向。对P2P行业的规范,既适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原则,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这段讲话引起了各界媒体对于监管政策的热烈讨论,如后监管时期,资金池模式、自融模式、存管模式的平台如何处置,一刀切还是过渡期改造。其中,多数资深人士及相关媒体表示,监管政策出台后,可能会推动P2P行业走向托管方向。 监管?托管?存管?这三个词在P2P行业频繁出现,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监管是指具备行政能力的机构,如央行、银监会等,对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监管政策方面。媒体中常出现的P2P监管也就是指央行或银监会对P2P行业的出具相关政策,规范并管理该行业的朝着正规方向发展。 托管是目前P2P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指P2P平台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合作形形式下,P2P平台自身不参与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交易过程中直接管理投资资金的去向和用途,这些投资资金只能用于指定标的的投资人。在这种模式下,平台无法接触到投资人的投资资金,只充当信息中介,极大的降低了跑路风险。根据目前监管层的说法及媒体的解读,这一模式将会成为行业规范标准。比如,京城贷在上线之初就与商务部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国付宝达成合作,采用国付宝G商融通产品,所有交易资金托管于国付宝G商融通账户里,切实保障投资人的利益。而一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潮,所有的平台都没有采用资金托管模式,用资金池或者自融等模式,因为他们方便平台方随意挪用资金,为跑路者增添了便利。 存管是指P2P平台将交易资金或平台相关备付金、风险金等存放于第三方账户上,如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没有任何义务监督资金流向,平台可以随时从第三方提取这些资金。此前有P2P公司在某第三方机构存管一定额度的资金,然而这些资金是P2P公司随时可以动用的,所以对于保障投资人利益方面,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存管并非安全的模式。 按照目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监管层的态度,监管政策除不断推动互联网金融周边配套完善度的同时,肯定会极力的推行资金托管模式,杜绝资金池、自融模式、非法吸取公众存款。而行业绝大部分平台都没有采用托管模式。不可否认,有相当大一部分非托管模式的平台正在暗地准备转型托管模式以应对监管政策的出台,但这其中肯定会有一批存管模式的平台想浑水摸鱼,因此,投资人需要睁大眼睛,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