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在互联网叫车市场,再次吹起了巨额补贴战。有业内人士调侃,此举颇有致敬邓紫棋的意味:来一场“美丽的泡沫”。

    出租车补贴取消,乘客司机都不满

    2014年滴滴、快的补贴大战共计发放补贴24亿,收获用户7000万,两家合并后市场占有率合计达99.8%,垄断了在线打车APP市场。

    滴滴、快的疯狂补贴,的确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看得见的短期收益,但是同时也给另外一部分乘客带来出行的不便。袁姓乘客向记者反映:“路边明明停着很多空车,一问全是被线上约车了。以前出门打车是招手就停,现在是不用软件根本打不到车。”

    滴滴、快的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发放打车券。2月14日正式合并后,其投资人称“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上”,流露出怎对司机和用户的补贴会减少的意向。

    司机陈师傅说:“合并后滴滴打车补贴力度小很多,每天必须抢够20单才给奖励18元。而且补贴规则也很混乱,有时候等的久一点就能多补。为了多拿补贴,一些司机会故意让乘客多等一会儿。”

    一位出租车乘客说道:“不给司机不贴了,补贴转向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他们接单不拉人,拉人看心情。”

    10亿专车补贴再吹泡沫,女乘客遭遇性骚扰

    3月21日起,滴滴打车和一号专车宣布,向专车用户投放十亿代金券,希望能像之前做出租车补贴一样,用巨额资本换来在专车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业内人士的看 法是:“这种方式作为互联网营销手段很正常,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亏损,且不具有可持续性。”易到用车则表态,不会采用这种烧钱补贴的方式做营销,而 是把精力放在提升服务上。

    滴滴负责人对此回应:“希望跟此前的租车补贴一样,借补贴做普及推广。补贴结束后会筛选出真正的专车用户进行精细营销。”

    针对这种“普及推广”,有互联网专家表示,由于专车市场面对的是对服务质量要求大于价格敏感的群体,而靠补贴吸引来的用户往往不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户,这种“普及推广”意义不大,就是用资本继续吹泡沫。

    一味靠补贴上位的滴滴专车,必然会放松对司机的考核,在滴滴高调公布了专车服务《标准》后,就有女乘客遭遇专车司机性骚扰事件发生。一位北京女网友在微博 公布了被滴滴专车司机骚扰的经历,在四惠东乘坐某司机的宝马专车,送达后被该司机索要微信号,给司机加微信被拒绝后,就不停电话、短消息骚扰该乘客。“周 一下午该司机给我发了6、7条语音消息对我进行辱骂,直至今日又有电话打给我进行谩骂。如今我们已经和滴滴打车投诉,但滴滴打车48小时给我们的回复竟然 是:我们不要对其理会。”

    打车补贴、专车补贴滋生的种种弊端才初见端倪,如不提高驾驶员准入门槛,提升司机素质和服务品质,一味地靠资本圈地盘,隐患巨大。随着补贴的减少,用户粘 性自然会随之下降,尝不到甜头便卸载软件的用户会越来越多。靠巨额资金堆出来的用户不是真正的客户群体,靠资本烧出来的只是美丽的泡沫。

    拼车补贴再起硝烟

    春节过后,一些拼车APP,比如滴滴、58拼车、AA拼车等软件展开拼车市场的激烈角逐,纷纷提高了补贴力度,从以前每单十几元,提高到20到50元。在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仿佛谁能更快更多地融资,谁就能用钱砸死竞争者,谁能在竞争中胜出,谁就能赢得下一轮融资。资金最终只会涌向一两家公司,从而催生更大 的泡沫。

    拼车APP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有偿拼车是否合法尚存争议,一些参与进来的车主也持谨慎态度,目前只好通过补贴的手段积累用户。

    微微拼车CEO蒲繁强则坦言,“虽然我们已经在拼车补贴上投入了很多,但这不是常态,并不代表会一直补贴下去。”

    滴滴内部人士透露:滴滴内部已准备好投入数亿资金来做拼车补贴和营销。

    天天用车创始人翟光龙认为,以出租车起家的滴滴快的想进入拼车市场,不是仅凭反馈用户需求和位置到司机终端那么简单,还需从其他方面下功夫。

    “合并后的滴滴如果凭借其AT背景,对拼车业务进行大幅补贴,会给其他拼车公司和创业者带来毁灭性的打压,会使整个拼车市场丧失生态健康,最终成为寸草不生的荒漠。”社科院许教授分析道。

    拼车软件使用者尚强说,“作为私家车主,使用拼车软件完全是出于降低自己出行成本的考虑,在具体使用时,除了考虑路线设计是否合理,更主要考虑的还是补贴力度大不大”。

    以滴滴、快的为例,无论是现在的打车软件、专车软件,还是拼车软件,目前均未形成盈利模式,全靠背后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资金支持,补贴一旦停止,泡沫破裂在所难免。